教学计划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各系培养专门人才,组织教学过程,检查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设计和主要依据。也是各系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适应性原则:
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在广泛调查相关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其对高职人才规格的需求,积极引入行业标准,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能力本位的、比例协调、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2、全面发展的原则
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使全体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正确处理好行为与思想、能力与知识、实践与理论、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培养规格的实现,同时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
3、以就业为导向原则
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从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出发,立足于当前行业业与当前技术发展的水平及现实条件,首先必须满足毕业生岗位任职的基本需要。教学内容应以常规技术、成熟技术为主,以生产第一线正在使用和近期可能推广使用的技术为重点,兼顾专业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4、整体优化原则
制定教学计划要清晰地界定各门课程的地位、边界和目标。在满足毕业生岗位的基本需要的前提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出发,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更新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有所侧重,形成特色,使有限的学时资源和其它可利用的有限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努力实现整体教育效益最优化。
5、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原则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体现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教学计划要贯穿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要构建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
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应主动争取企业参与。应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讨论和论证,使教学计划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体现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制定教学计划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规格设置课程,课程内容应突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基础理论的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的重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行为能力。各类课程都要精简理论的推导和授课时数,加强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注意能力培养。
6、实践性原则
制定教学计划要充分重视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特点,构建适应专业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培养能力出发,合理安排实验、实训和实习,创设实践环境,保证实践训练时间,明确规定实践内容。在教学环节上,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7、规范化与可行性相结合原则
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修业年限、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环节的比例等要清晰明确,体现高职教学计划的规范性。教学计划应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实际,在保持核心课程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或有关的教学内容。对市场变化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及时体现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和教学计划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根据本系切实可行的具体条件来安排专业内容的侧重面、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等,随着教学改革的进展和教学条件的不断充实完善,对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修订,逐步达到规范化和可行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