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生命有尽 大道无涯——追思一代医学大师吴阶平

日期:2011-03-04 浏览:7967


图一、青年吴阶平

图二、晚年吴阶平

    第一个泌尿外科、第一例肾移植手术、第一个确立“肾上腺髓质增生”疾病……我国泌尿外科学历史上的这些“第一”,都和一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就是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吴阶平。
  3月2日,走过94个春秋的吴阶平与世长辞。生命有尽,大道无涯。他的精神、他的品德、他的追求永留世间,激励着一代代人在泌尿外科及医学事业上奋进。
默哀!致敬!
  “他已经住院很长时间,对这件事心理上早有准备,但真正听到这个消息还是非常难过。”年近九旬、与他有近40年交情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原副院长董炳琨说。
  3月3日下午2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二住院部的二楼会议室,吴阶平先生的遗像放在菊花丛中。吴阶平先生的学生、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应禄,不顾自己是一个刚做完白内障手术的病人,赶到这个简单的灵堂,向恩师献花鞠躬。
  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也都赶过来,向去世的医学大师致敬。北大医院院长刘玉村说:“无论做事、做人、做学问,吴老都是典范,我们一起追思他,要学习他一辈子治学严谨、一辈子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下午4时许,几天前刚刚开业的北大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正在举行吴阶平先生的追思会,大家回顾吴老对泌尿外科的贡献,思考如何传承吴老的精神。
  “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艺术的服务,这是吴老从医思想的精髓。”北大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那彦群说,他们已把这15个字镌刻在医学中心门口的石头上。
  在“丁香园”专业医学网站上,首页头条就是吴老逝世的消息,截至3日下午5时,已有近百条跟帖:
  “医学界又一颗巨星陨落,默哀!”
  “向一代医学大师致敬!”
  “吴老,一路走好!”
  “您是永远的榜样。” ……
严谨!仁爱!
  “治学严谨”,这是人们谈起吴阶平先生时,必然会提及的一个词。
  有一件事情,至今让郭应禄院士记忆犹新:
  “一次我跟随老师去查房,轮到我的一个病人,看后老师让再检查一下,检查完以后我就脸红了,因为有一个明显的症状没有发现。当着病人的面老师没有批评我,回到办公室后跟我说:‘病人把自己的性命全交给医生,我们应该对他们全面负责。’这件事我一辈子忘不了。”
  吴老的这一精神经过传承,也深深地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医生。
  “治学严谨是泌尿外科受益最大的传统。”北大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周利群是郭应禄院士的学生,1992年他将博士论文送给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吴老,当时吴老已经75岁,而且还有繁忙的政务。“没想到一周后答辩时,发现送给吴老的论文上标了许多批注,这让我感动不已。”
  北大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何志嵩说,吴老是现代泌尿外科的奠基人,我们一直感受着吴老留下的深厚学术氛围。
  吴老不仅治学严谨,对待病人也体贴入微。
  董炳琨老人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在抗美援朝时,志愿军医疗队接收了一位头部中弹的病人。经过初步诊断和检查,医生们认为弹片造成的损伤很小,不需要手术。但病人总抱怨头疼,很多人认为是病人太娇气。而吴阶平深入了解情况后认为病情并不简单,并坚持为病人做手术取出弹片。手术中发现弹片已经嵌入病人颅内。
  “这种情况如果没及时处理,轻则影响患者的大脑功能,重则会有生命危险。”董炳琨说。
  正是吴阶平的细致、体贴,他在治疗过程中提出了“一侧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理论,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成为泌尿科教材必写的内容。
  今年3月3日,一位河北承德患者慕名来到刚开业的北大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她说要找吴大夫看病,因为30年前就是吴大夫给她治好血尿的。“‘吴阶平’三个字已成为患者心中象征医术、声誉的标志。”那彦群说。
  吴阶平的仁爱,也换来患者的关心。一位医生曾说,有一些吴老的病人,碰到医生不是说自己的病情,而是先询问吴老的身体。“对于他们来说,吴老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他们的亲人和朋友。”
赶超!责任!
  让中国泌尿外科事业赶超国际水平——这是吴阶平毕生的理想和追求。
  1949年,在只有3张病床时,吴阶平就开始推动中国泌尿外科起步。1959年在他的带领下成立首个泌尿外科病房。
  “光做手术不够,还要加强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金杰说,1964年建立泌尿研究室,1978年成立泌尿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的发展一步步走出病房的局限,这一切都是在吴老的关心和指导下成长的。
  中国泌尿外科到底该怎么走?郭应禄院士说,吴老一直对中国泌尿外科事业深感责任重大。上世纪80年代,吴老专门和郭应禄讨论过此事,并提出“咱们能做点什么?”
  受吴老的点拨和启发,郭应禄院士开始到其他医院出门诊帮助发展泌尿外科,但是这样太慢。
  “培训应该面向全国。”在郭应禄的倡导组织下,1995年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培训班开学,随后培养学科领军人物的“将才工程”启动,为全国培养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泌尿科医生。
  上世纪90年代,为扩大学科培训范围,北大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制作播放授课节目,考虑吴老繁忙,只给他安排10分钟的讲课。结果他提出“为什么不是一堂课时间?”
  郭应禄说,为了泌尿外科的发展、为了人才的培养,吴老从不觉得是负担。直到2004年,他还来北大医院查过房。
   “光掉眼泪没用,要继承吴老的精神,将悲痛作为动力,尽快让我国泌尿外科赶上国际水平,这才是对他最好的告慰。”郭应禄说。